Search This Blog

Wednesday, September 22, 2010

Books on Kindle (An Inland Voyage and others)

自从买了 Kindle 之后,意外发现触觉和视觉的满足感尤甚读白纸黑字,我把电子版中篇小说也放了上去,而不是打印在纸上阅读。

看完了The Parasite (ACD), An Inland Voyage (RLS), Fire Watch & The Inside Job (Connie Willis) 几篇。

另外下了两本 Hamsun 的小说,一本是曾经疯狂地着迷过的 Pan,另一本是没看过的 The Wanderers,目前尚未开始看。周末在书店里看见一本硬壳纸书,Arthur Conan Doyle 的神秘恐怖故事集,这本书在 Amazon Kindle store 里没有,我就下了一本 ACD 恐怖短篇集,估计里面收集的故事大半重叠。

George Eliot 的 Daniel Delronda 细节极密,节奏缓慢,我只开了个头又放下了,一时没忍住,扭头重读 RLS 的 The Black Arrow,结果一打开 (figuratively) 就放不下了。啊,这本小说第一次读到是在高中时偷看哥哥的翻译小说集里碰上的中文缩写版;后来在大学里找到了全文版;后来又胡乱地读过一遍,所以对情节了然于胸。 This is my favorite romantic novel of all time, ever, bar none. 现在细细地品尝字句 (越来越习惯在 Kindle 上读书比看纸书认真细致),更喜欢了。对话里用了很多古里古气的、莎剧味儿的词句,看人看事的态度则冷嘲热讽,有时插科打诨,让我想起 Falstaff。而俩孩子主角刚认识的时候斗嘴吵架,额,是我读过的所有恋爱桥段里最可爱最真挚最逗的,bar none! 真是的,我并不是个感性浪漫的读者,不知为什么独独这段 teenage love 让我喜欢得要命。除此之外,冒险、打仗、逃亡、复仇,各色奇情,惊险刺激,兼古代细节与历史背景,节奏又恰到好处,不逊于现代 thrillers。总之,令上下班坐车的时间变短,一晃而过。

RLS 的小说非常不“严肃”,大多含有猎奇与刺激的基调,人物也都是“扁形” (ie, 不高级)的 --- 如果按照 EM  Forster 的定义分类来看。故事篇幅大多比较短,情节不复杂。好奇怪,我觉得这个人完全没有维多利亚时代感,甚至可以说没有“英国味儿”,特别率性,口无遮拦,充满了个人观点,兴高采烈地追求新鲜刺激,有时觉得,这人是不是心地很单纯啊?简直就是想啥说啥,太不象英国文人了(虽然他是苏格兰人,但文化环境和时代毕竟狄更斯、早期毛姆他们差不多嘛)。但他又写过两本暗黑纠结的小说,犀利地一刀查入人性与家庭关系里最隐秘的角落 (化身博士和 The Master of Ballantrae),我忍不住挠头。

不过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现在最让我拜倒在地三呼万岁的是他的文笔风格: precise, vivid, elegant, and incredibly beautiful, but completely devoid of any excess or flourish. 各人趣味不同,各有心爱的文字风格; 我是看来看去,还是RLS最贴心。我自己最怕描写景色,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近处有啥远处有啥 --- 宁可多写动作少写静物,空间感不行,词句又枯燥。而且我也常常不耐烦读别人(包括一些大文豪)絮絮叨叨地描写景色与静态场面,总觉得没有任何事情发生,怕闷。

在 An Inland Voyage 里,他描写行船中一路的自然与人文景色,让我不仅看不腻,没有跳过的欲望,甚至还挺享受,看完80%之后,心里恋恋不舍,恨不得他跟朋友的旅途再长一点,别这么快就结束。描写农场野外也好,乡村少女也好,都活灵活现,而且特别清晰,有电影般的动态画面感,连我这个空间想象力奇差的人都毫不费力地在脑子里看得清清楚楚 --- 我怀疑这方面的天然缺陷是为什么平时我不耐烦看也头痛写无情节的描写段落的原因: 把文字转换成脑中的 actions 比较容易,转换成立体画面比较难。但是没有人比 RLS 写得更清澈优美了!这种优美不是绚丽灿烂、重重叠叠、充满意外的比喻与象征那种类型,绝不是 Ian McEwan 那种时刻提醒读者“瞧我的文字多独特多文艺多聪明别人绝对想不到写不出来”的 self-conscious 的类型,而是看似朴素但绝对精确、举重若轻信手拈来、既简单又美丽得不像话,sending chills of ecstasy tingling down my spine.

这本游记相当短,只有一百页出头,让我不停地想起 Bill Bryson 的 A Walk in the Woods,虽然没有那么 LOL 的地方。两本书甚至连直言不讳旅途中的枯燥、不耐烦、又冷又饿、差点打退堂鼓这些负面叙述都很相似, 但总是不缺自嘲的幽默感, 例如两个人屡次被旅馆老板娘当成 peddlers 而扫地出门。书中还散布了很多人物速写,也是各色各样,没有刻意美化或者丑化的倾向,冷嘲热讽大发议论也是毫无遮掩,一点没想给自己建立一个公允或睿智的形象,真是想什么就说什么啊,真是口无遮拦啊,真是一点扮酷都无啊。 He must have been a hedonist.

No comments:

The Ending of Le Samourai (1967), Explained

A quick online search after watching Jean-Pierre Melville's Le Samourai confirmed my suspicion: The plot is very rarely understood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