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Tuesday, September 7, 2010

伦敦奇遇记

今次去了马尔默,哥本哈根,伦敦三个地方。回家的路上问S同学喜欢不喜欢伦敦,他竟然说更喜欢哥本哈根,瑞典也很好,伦敦最末,让我大跌眼镜,气呼呼地说下次老子自己去伦敦住上一星期,天天看戏,你就在家孵着吧。不过想想也不是意料之外,这位纳德同学神经比较脆弱,太喧闹拥挤的地方呆一会儿即晕头转向,躲在人迹罕至的地方闷着最舒服。在马尔默的时候被Barb带着去Ystad的鱼店吃饭,和蔼可亲的大叔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下次带他去新西兰,周围更加是人人都友好亲切得不似真人,恐怕就不想回家了。

今次去伦敦本来只打算造访一下221B贝克街“遗迹”,结果没想到碰上各种巧合。先是第二天下午逛完西敏寺之后时间地点都差不多,就心血来潮地加入了London Walks提供的“福尔摩斯足迹”的步行旅。在步行旅中被导游带着路过各个小说原著里提到的地方:例如路过Charing Cross地铁站外面时告知The Bruce-Partington Plan里面的尸体是在此站的铁轨上发现的,路过Lyceum戏院时引用了四签名里的一段:Mary Morstan收到一封信,请她某夜在戏院外左边第三根柱子旁见面,还有一家Sherlock Holmes酒馆(不是221B贝克街),邻居就是某侦探常去的土耳其浴室,现在砖墙上仍可见伊斯兰花纹。然后在Lyceum与皇家歌剧院之间的路上,赫然看见一家小戏院贴了招牌"The Secrets of Sherlock Holmes",正在上演这出话剧。

当天暴走完之后,把某同学打发回家,自己忍不住跑去临时买票看了。剧本是1988年作家Jeremy Paul 的作品,也不知为什么放在今夏revive,从七月到九月初,似乎跟电视剧也没啥关系。演员只有两个:Peter Egan和Robert Daws,前者有点眼熟,估计在BBC电视剧里见过;后者举止和念白有点象Nathan Lane。其实这个剧也就是so-so,情节卖点就一个:福尔摩斯觉得很闷,吸毒还不够刺激,就自己发明了黑社会幕后大boss Moriarty 教授。这个理论其实过去我也听说有人提出过,不过当然我才不信,就好象现在打出的“他是不是psychopath”的幌子话题一样,不值一驳。剧本太过依赖抄用原著中的大量对白了,新鲜内容不多---但是,我羞愧地承认,自己竟然看得津津有味,也还是因为他抄用了大量的原文。

当日下午还有个偶遇,坐巴士去St. Paul 教堂的路上忽然看见窗外的路标之一指着 St. Bartholomew Hospital 。好奇顺着路标走啊走,居然给我摸到了 St. Bart 的大楼。从街对面拍了一张有医院招牌的照片,角度跟电视剧里的外景镜头一模一样,因为能拍到墙上招牌的角度只有这一个。当然内部场景,实验室什么的,都不是真的在St. Bart里拍的。反正总之Dr. Doyle当时随手采集地名街坊,到处都是现实中的细节,也是让当时读者们看得发狂的原因之一。原著系列是冷峻的现实主义和哥特式神秘气氛的最妙结合,后人模仿随众但在这方面无人能及。

然后在伦敦第三天,去221B贝克街的伪“故居”参观。贝克街的名声远扬,地铁站出口的墙上也贴了很多瓷砖上印了那张让人一眼认出的侧影。隔壁一家是 Hudson's Restaurant,这倒也没什么,当然是故意的,但有趣的是隔壁门口挂了个黄铜牌子,说明楼上是Moffat Associates事务所,我疑神疑鬼地猜想跟Stephen Moffat有啥关联,难道Dr. Who的制作者真的跑到这里来开个小办公室不成?但是招牌灰不溜秋的,也不象是最近才挂上去的羊头/噱头。多半是巧合,但也真是个搞笑和奇异的巧合。

最后,当天下午去国家剧院看看有无可看之戏,在南岸转悠了半天才摸到。某同学本来还跟着跟着,忽然抱怨感冒恶化,又饿又累,闹着要回家,不肯等到晚上看戏,我只好带着他往外走,路过BFI 门口的旧书摊又徘徊半晌。磨蹭中发现不少人站在那里看小孩子玩滑板,就发现了电视剧第二集里的墙壁涂鸦艺术中心的取景处:我几乎可以肯定那片满坑满谷的涂鸦墙画所指此处。

5 comments:

TZ said...

小跟班追呀追的.. 看您的文章挺花脑子的。有时是褒义,有时是贬义..

Unknown said...

Clive Moffatt established Moffatt Associates Partnership, a marketing research company, in 1988. Address: 241/243 Baker Street, London, NW1 6XE

不过真的很巧呢。

Little Meatball said...

CAVA君:感谢侦探工作,我就知道可以靠您挖出真相来哈哈。

婷婷:花脑子就别看啦。我这个blog就是日记一下自己看了什么书和电影的流水帐而已,不是意图写给读者看的。小说写完了之后如果有兴趣我发给你好了。

Unknown said...

业余侦探 empowered by Google, 哈哈。

其实某同学最喜欢哥本哈根很好理解的,有大城市的便利和文化气氛,又不那么吵闹,建筑有设计感,市民友好时髦。唯一的缺点就是物价!

穆木 said...

我也成了粉丝 :)

The Ending of Le Samourai (1967), Explained

A quick online search after watching Jean-Pierre Melville's Le Samourai confirmed my suspicion: The plot is very rarely understood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