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Sunday, July 5, 2009

The Abyssinian Proof 完

哇,不知道这是不是我的记录,一本三百页的小说三天读完,而且还是比较仔细地读来着。

后半本儿的情节性比前半本儿强很多,让我放不下来,忍不住快速往前赶。而且后半本儿的故事终于比较象传统的侦探小说,还有不少追捕和动作情节,不象前半本儿那么 exotic ,让人头晕。

作者 Jenny White 在某些方面让我联想起阿耐: 口吻风格有点男性气概,够“狠”。上一本书里就有颇为冷酷地描写罪犯被砍头,女孩子被强暴的情节;这一本里有更多的残忍恐怖的段落,unflinching。不过她到现在也没写男女之间的床戏,倒是有一些女同性恋(第一集)和男同性恋(第二集)的段落,可怜的男主角,到现在泡了三个妞,没一个得手。

第一本书的故事情节完全不按侦探小说套路,让人猜不出下一步会冒出什么来。第二本倒是有点倪端,故事中心,所谓 McGuffin 的桥段,即大家都要抢的宝贝,是所谓的“上帝证明”,一个据说能说服互相残杀两千年的教徒们放下屠刀和好的古董,于是情节围绕着这个箱子展开。让我念念不忘的是不能肯定作者自己的立场 --- 她的男主角 Kamil Pasha 是不信教的,但是小说从头到尾有很平衡的宗教讨论,并不诋毁但也不美化宗教。

这种 detachment 体现在她的很多立场上,让我挠头。一般来说,虚构的小说最能反应作者自己的爱憎和立场,藏不住真实思想感情,但是 White 的两本小说都没有泄露出明显的感情立场: 伊斯兰 vs 基督教,东方 vs 西方,土耳其 vs 欧洲列强,信 vs 不信,各个在伊斯坦布尔的种族,甚至法制 vs 圆滑/腐败/“野蛮落后”的当时当地的现状,都极其理智地罗列给现代英语读者,连我这种对殖民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相当敏感的读者都没有感到明显的不舒服。她给男主角设定的立场(假设是她自己的立场)只能说有一点偏向现代人角度,却不是明显的“披着土著外衣的洋人”。

不过毕竟不是专业侦探小说作家呀,在 plotting 方面还是有点业余作者的痕迹,特别是设计打斗和追捕场面时,第二本比第一本有进步但是很多地方节奏不够快,情节也不够惊险,有几个关键的地方甚至模糊带过或者虚写了。

No comments:

The Ending of Le Samourai (1967), Explained

A quick online search after watching Jean-Pierre Melville's Le Samourai confirmed my suspicion: The plot is very rarely understood b...